天后宮
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就位於澎湖馬公市的中央里。而廟裡不只供奉媽祖,其還保存了台灣最早
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就位於澎湖馬公市的中央里。而廟裡不只供奉媽祖,其還保存了台灣最早
鯨魚洞位在西嶼鄉小門嶼西北海岸,是澎湖常見的柱狀玄武岩地形。高約7.8公尺的柱狀玄武岩在海崖上,因海蝕作用形成一個巨型大洞,當地稱為「籠」,就像擱淺海灘的鯨魚,在洞中,可以聽海濤怒吼。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澎湖虎井嶼設有南進指揮所,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在此處用水泥蓋了一座假大砲,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所以又稱「餌砲」。
澎湖跨海大橋到西嶼的第一個村是合界村,而合界村的重要地標就是很美麗的后螺海灘,后螺海灘除了有寬敞沙灘之外,也有廣闊的潮間帶,這裡的潮間帶生態非常豐富,很適合遊客到這裡遊玩,另外這裡也是張雨生拍攝MV的地點之一。
位於西嶼鄉的「內垵沙灘」相較於澎湖其他沙灘不那麼知名,從傍山而建的木棧道可以通往猶如世外桃源的細軟白沙灘,清澈的海水無一絲污染,一望無際聽著浪濤聲,心情平靜,忘卻煩憂。
四眼井是台灣澎湖縣最老的古井,位於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建立於明代初期(西元1592年),正式名稱為『四穴井』或『四孔井』。
由跨海大橋進入西嶼鄉時,便能看見路邊矗立著一尊老漁翁的銅像,而老漁翁的銅像也代表西嶼的另一個名子-漁翁島。
塔公塔婆位於西嶼內垵村,因地勢低漥,北東南方被坡地環繞,西方又面向海洋形成破缺的景象,而內垵北港向西距離一海浬海的暗礁又與北陸地構成的水溝形成似箭狀般,直射內垵,因居民常遭受災難,所以興建塔公、塔婆來鎮壓,以保護聚住居民的生命安全。
施公祠,舊稱施將軍廟。大正三年(1914年)因應澎湖病院興建,將施公祠搬遷至海壇館的伙房處(即今址,位於天后宮東側、中央老街入口處),格局侷促而偏狹。施公祠是臺澎唯一主祀靖海侯廟宇。
位於大義宮旁邊的螃蟹博物館,於2004年在澎湖開幕,館內主要以螃蟹為主題展覽,展館收藏了超過六百種的螃蟹實體標本,數量甚至達到上千隻的螃蟹。適合親子到訪,具有自然教學意義。